什么是雷诺综合症/strong>
雷诺综合症(Raynaudsyndrome)属动脉痉挛性疾病,是肢端小动脉痉挛引起手或足部一系列皮肤颜色改变的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
原发性者即雷诺病(Raynauddisease),本病的发生无任何与之相关的全身疾病或可确定的基础病因。继发性者又称雷诺现象(Raynaudphenomenon),即有引起雷诺现象的基础疾病。临床上较常见和重要的是后者,约占本症的2/3。而雷诺病则少见。
病因
雷诺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因某些病例每于经期加重。患者常有家族史,亦可能与遗传有关。好发于青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10。
雷诺现象可见于很多原发的基础疾病,最常见的是结缔组织疾病,特别是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狠疮、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等亦可发生。其他原因有: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冷球蛋白血症,神经血管受压性疾病如胸廓出口综合征,长期应用震动性工具的职业病如气锤病等。此外,应用某些药物如麦角和β阻滞剂等亦可引起。雷诺现象继发于结缔组织疾病的多见于女性;男性则多为中老年患者继发于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生理
雷诺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变化可分三期:①痉挛缺血期:指、趾动脉最先发生痉挛,继之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亦痉挛,皮肤苍白。②淤血缺氧期:动脉痉挛先消退,毛细血管内血液郁滞、缺氧,皮肤出现紫绀。③扩张充血期:痉挛全部解除后,出现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皮肤潮红。然后转为正常肤色。
雷诺综合征
霄诺综合征是指由寒冷或情绪因素刺激所诱发的指动脉、指小动脉发作性痉挛,表现出以双手指苍白、紫绀和潮红为特征的病变。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好发于双手手指,但也可涉及双足趾。引发本病的原因,与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内分泌紊乱等有直接关系。倒艮多免疫结缔组织疾病(如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硬化症、干燥综合症等)常伴有雷诺综合证,因此有人认为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临床表现
1、发病时手指皮肤苍白,数分钟后转为紫绀,再由紫绀转为潮红,继而肤色恢复正常。一般由苍白转至正常约15―30分钟。当苍白和紫绀时,有指端麻木、刺痛、发凉、感觉迟钝。转为潮红时有轻度烧灼,胀痛。随肤色恢复正常而消失。
2、双手同时发病,且呈对称性。发自指末节、逐渐向全指和掌指扩展,但不超过掌面。
3、病久且反复频繁发作者,表现为手指皮肤变薄,紧缩、硬韧,伴有关节失灵或僵硬,甚则静息痛和指端溃疡。
4、患者常伴有情绪易激动、忧郁、伤感、多疑、失眠、多梦、周身痛无定处等精神症状。
5、常在寒冷季节或遇到冷刺激、或情绪刺激时发作。
6、多见于20~40岁女性。
诊断
1、依据临床表现及反复发作病史。
2、冷水试验:双手浸入4℃水中1分钟,看是否诱发皮肤变化。或在20℃室温下测手指皮温后,将手浸入4℃水中2分钟,观察皮温恢复时间,超过30分钟为阳性。
3、微循环检查:发病时检查有助于诊断。
4、动脉造影、免疫功能试验及多项生化检查,以排除相关类疾病。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查找到原发病者,治疗原发病为主。
(2)心理疏导治疗:针对患者病情,给予谷维素、安定或镇静药物,或抗抑郁药物。
(3)亦有采用扩张血管药物治疗者,如妥拉苏林、利血平等。
2、中医药治疗
(1)内治法
①肝郁气滞:每遇情绪激动发病,平素情绪抑郁不畅,时有胁肋胀痛,胸闷多太息,身痛无定处,脘闷,食欲时好时差,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通络。
方药:柴胡10克、赤白芍各10克、当归15克、香附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陈皮10克、白术10克、川芎10克、桑枝15克。
②心脾两虚:每遇情绪波动发病,面色少华,心悸胆怯,失眠多梦,头晕,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胖淡,脉细或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黄芪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党参10克、远志6克、炒枣仁10克、木香10克、五味子6克、茯苓15克、龙眼肉10克、甘草10克、砂仁5克、桑枝15克。
③寒凝经脉:每遇寒冷发病,平素畏寒肢凉,喜温怕冷,尤以发作时为甚,指(趾)端麻木、刺痛、发凉,紫绀时间较长,伴有轻微肿胀,舌暗或有淤点,脉沉细。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方药:黄芪20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赤白芍各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细辛4克、红花(0克、桃仁10克、吴茱萸3克、桑陵20克、草蔻5克。
④湿热阻络:反复发作,指(趾)肤肿胀紧缩,关节僵硬,疼痛剥烈,常有静息痛,可伴有指(趾)湍溃疡或坏疽,舌红苔黄或黄腻,咏弦偏数。
治法:清热化湿,通络解痉。
方药:金银花30克、赤芍20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苍术10克、元参15克、甘草6克、乌蛇15克、僵蚕10克、地龙10克、蒲公英30克、丝瓜络10克。
(2)外治法
验方:川椒木30克、辣椒根50克、干姜11克、苏木20克、威灵仙20克,煎水,漫洗双手,每日1次。
(3)针刺治疗:取穴曲池、内关、合谷、中渚、后溪、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太冲,隔日1次,发作时可采用指端点刺放血法。
预防与调养
1、注意保温,防止冻伤。
2、心情保持舒畅,增加体育运动。
3、初病应积极查找原发病因。
本文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下方qq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