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在医学上称流涎,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可分为生理性、病理性流涎,睡眠时偶尔出现流涎多为正常现象,幼儿常可因为食物刺激、乳牙萌生引起流涎,无需干预。病理因素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口腔疾病等,可能是先天性疾病或是后天发展而来,需针对病因治疗:
一、生理性流涎:1、睡眠:睡眠时仍有少量口水分泌,可以起到润滑口腔黏膜、保护牙齿作用,趴着睡或侧睡,以及做梦、磨牙、张口呼吸等均易引起睡眠中流涎;
2、食物刺激:幼儿生后4-6个月后,单纯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此时建议开始添加辅食。由于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使得唾液腺的分泌功能增强,唾液增多,从而导致流涎的现象;
3、乳牙萌生:乳牙萌生时可刺激牙龈感觉神经,使唾液腺分泌增多,幼儿口腔较浅,吞咽反射不灵敏,不能及时吞咽唾液,导致唾液在口腔内不断蓄积而外溢。
二、病理性流涎:1、口腔疾病:可见于口腔炎症性疾病,如咽炎、口腔炎、齿龈炎、舌炎、唾液腺炎等,也可能是假牙不适感引发,亦或是口腔内存在肿瘤刺激唾液腺分泌,可引起疼痛和流涎等症状。如果是口腔炎症性疾病,可以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制剂消炎,如青霉素、甲硝唑等,也可辅以布洛芬等药物帮助止痛,必要时还可补充维生素制剂帮助治疗。如果是假牙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更换适合的假牙。如果存在肿瘤刺激物,建议遵医嘱系统性治疗;
2、神经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减等,造成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多有张口流涎症状;后天性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脑炎、面神经麻痹等,唾液腺由交感神经和舌咽神经支配,其中枢位于丘脑,能够引起相关部位损伤均可有流涎表现。因病因繁杂,每种疾病均需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可一概而论。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本文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下方qq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