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是一项常见的血常规检查,是指每升外周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量。在正常人体中,单位血液的血小板数量在(100-300)×10^9。血小板计数偏高是指单位计数的血小板数量高于正常范围,单纯的血小板计数偏高并不能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可能仅为生理性变化,但也需警惕疾病的可能性。
一、生理变化:1、正常波动:正常人体在一天之内的血小板计数也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在清晨时较低、午后略高,因此若是在午后进行采血检查,可能会出现血小板计数偏高的结果;
2、运动影响:人体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组织的细微损伤,为了修复这些细微损伤,便会出现血小板的暂时性升高。此时进行检查,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偏高的结果出现;
3、地域影响:居住在高原的人群,在缺氧因素的刺激下,血小板计数可能会高于正常值;
4、特殊时期:女性在月经后,为了修复子宫内膜等组织,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血小板增高现象。而对于处在妊娠中晚期的女性,为了维持毛细血管的完整性,也可能会出现血小板计数偏高的现象。
二、病理因素:1、外伤:在人体受到外伤需要进行组织修复时,血小板的数量便会升高,可以出现血小板计数偏高的结果;
2、原发疾病:比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髓系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早期等疾病,均可引起自发性或原发性的血小板计数增多;
3、继发反应:如缺铁性贫血、急性感染、急性溶血、脾切除术,以及某些恶性肿瘤等,一般会出现血小板计数的轻度增高,但多数在500×10^9/L以下。
本文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下方qq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