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入伏,在农村,入伏是有讲究的。
入伏饺子立秋面,谁若不吃谁就是王八蛋,别误会,这可不是悠然在骂人,是我们当地流行的一句类似顺口溜的节气谚语。
入伏这天必须包饺子,天气多热也得包饺子,一家人围着桌子,吹着风扇,淌着大汗吃饺子,其实真吃不了几个,大热天谁喜欢吃啊,但规矩不能破,入伏饺子必须吃。
好像别的地方入伏谚语是: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意思是说三伏天消耗体能,需要吃只鸡补充营养,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在农村,三九是补养的季节,但三伏却是调理身体的好时候。
围着桌子吃饺子时,公公会慎重叮嘱:从今天开始,冰箱里的东西拿出来后不可以直接吃,熟食的话加热后吃,水果的话拿出来缓缓凉气再吃,坚持一整伏,身体里的湿气会被排出来,有具好身体比啥都重要。
农村还有 “头伏萝卜二伏菜” 的说法。就是在头伏里种萝卜,二伏开始种大白菜、雪里蕻、芥菜等。
明天入伏,您家乡可有不一样的讲究?
北方农村入伏,自然要吃饺子。菜园里摘几条嫩黄瓜,擦丝挤出汤汁,和着五花肉剁馅儿,爱吃素馅儿的用鸡蛋调黄瓜馅儿,爱吃海鲜的加虾仁或扇贝丁,黄瓜汁儿正好拿来和面,包一顿清鲜的黄瓜猪肉水饺吃,天气再热也能吃一盘。
农村老话:“入伏饺子立秋面,谁家不吃王八蛋”,充满了诙谐与调侃,也说明入伏吃饺子的规矩,是千百年来传下来的节气习俗。
入伏不贪凉。儿时农村,满头大汗从地里干活回家,不管多渴,母亲也不许直接喝凉凉的井水,要么喝温开水,要么先坐下等消消汗,再喝井水或冲凉。
讲究的农村人说,三伏天酷暑,满头大汗时浑身毛孔全开,此时温水热水还好,若是冰凉的冷水冲澡,冰寒彻骨的冷饮喝下去,很可能“激”着,造成身体伤害,落下病根。
农村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冬天造成的老寒腿、风湿骨痛、腰腿疼,可以在三伏天调理,尤其伏里的30或40天最关键。别说不能贪凉,还要防风,老寒腿的三伏天穿棉裤,让积在骨缝间的寒病随汗水排出。
但夏天落下的病根更啰嗦,很难调理的。儿时在农村,看到一头大汗捧起冰凉井水就灌一大瓢的后生仔,老人们总忍不住多嘴:“年轻不觉,老了就找上了”。
“一伏饺子二伏面,三伏大饼卷鸡蛋”,朴素的农村老话,其实传递的是节气习俗的内在深意:入伏天气高温高湿低气压,农村地里的活儿不少,很容易中暑中毒(给果树打药中毒,每年都有)热感痢疾等,更需要补充营养,多吃点好的保持体力充沛,以免邪气乘虚而入。
您老家农村入伏还有什么讲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我是阿兮随笔,欢迎关注一起畅聊三农!谢谢点赞转发!
本文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下方qq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