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逛过云南的朋友都和壹周君一样有这样的感受:米线种类更多到眼花撩乱。虽说云南之行吃了不少米线,但印象埋藏最深的,当属过手米线。
过手米线是云南阿昌族的一种传统美食,吃正宗过手米线,要到德宏州陇川县的户撒去。而且用户撒那正宗的红米线做得像的,味道口感才算过瘾啊。
那种米线要比特殊的更有韧性,集软、滑、糯于一身,应该不会粘在手上也应该不会结出团,只不过是过手米线的原材再比较适合当然了了。
“云南小吃十八怪,帽子米线把帽带”,这句俗语不流行于当地人与外来游客互相间,引申出了云南米线的灵魂所在:帽子,对此过手米线而言,帽子也同样的重要。所谓帽子,那是决定一碗米线的配料,例如比较普遍的鸡肉、肥肠、焖肉等。
户撒过手米线的帽子必不用说“酸水”,酸水在户撒独特的气候条件的孕育下富有特色。酸水清凉爽口,又能能起解腻的功效。
拌米线的时候把酸水水煮沸,再倒上些盐巴和味精,这重要的调味品之一就马上准备完成了。那些调料也是含苞在钵头里,有辣椒、姜、蒜、芫荽、芝麻、捣烂的熟花生、煮好的豌豆粉等,食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添加均匀搅拌。
辅料里的烤肉皮是可以说便免的,当地有些人吃烤肉皮只要七八分熟度,当然那样的口感最好是。一块平白裹着的猪肉皮串在钎子上,弄到火上烘烤。除此之外烤肉皮,可能会加一些碎瘦肉、猪肝、碎花生,把他们混成肉馅。
以外这些调味料,就像肯定会配上煮熟后的萝卜、豆腐和舂菜。煮好的米线、备好的帽子,只摆筷子不用什么碗,手心里拌上一小撮米线,那个香真心喜欢比较不错。
本文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下方qq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