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泻心汤_生姜泻心汤的功效和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姜泻心汤的今日更新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它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最新技术。
1.黄连与经方14首介绍之“泻心汤”系列
2.泻心汤的各种方源
3.体质调理——上热下寒体质(转)
4.生姜泻心汤的临床医案
5.泻心汤药方介绍?
黄连与经方14首介绍之“泻心汤”系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 Wall.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消渴,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也是医圣张仲景使用率较高的一味药,现介绍含黄连的14首经方之6首泻心汤。
1.泻心汤
组成: 大黄10克 黄连 黄芩各5 克。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50毫升,顿服之。
功能主治:泻火解毒,燥湿泄热。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结;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2.附子泻心汤:
组成: 大黄12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附子10克(炮,别煮取汁),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4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功能主治:温经回阳,泄热消痞。治阳虚于外,热结于胃。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者。
3.甘草泻心汤:
组成:甘草12克(炙)、 黄芩9克 、干姜9克、 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 黄连3克 。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能主治:益气和胃,消痞止呕。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4.大黄黄连泻心汤:
组成:大黄6克、黄连3克。上二味。用麻沸汤2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二次温服。
主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5..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12克(洗) 、黄芩 、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9克, 黄连3克 、大枣12枚(擘)。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功能主治: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主寒热中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者。
6.生姜泻心汤
组成:生姜12克(切)、甘草9克(炙)、人参9克 、干姜3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洗)、 黄连3克 、 大枣12枚(擘)。上八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每次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能主治:和胃消痞,散结除水。治水热互结,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
泻心汤的各种方源
“痞”是患者自觉胃脘部满闷痞塞、扪之濡软不痛的一类证候。可由太阳病失治误治,致使无形热邪结于心下,气机壅滞,可形成热痞。证见心下痞、按之濡,心烦、口渴,苔黄,脉关上浮。治宜泄热消痞,方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 。 若病兼表阳虚,见恶风,自汗者,又当 泻热消痞与扶阳固表同时并举,予附子泻心汤 。
若太阳病误下,胃虚热陷,亦可致痞。胃虚热壅、寒热中阻则心上痞塞;升降失常,浊阴不降则呕,清阳不升则下利。治宜 和中降逆,泄热消痞,用半夏泻心汤 。若兼干噫食臭、腹中雷鸣等食水停滞证,又宜 和胃消痞、散水消滞并举,于半夏泻心汤内减干姜之量加生姜(即生姜泻心汤)主之 。
若中气大虚,病利俱甚,出现“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者,又当补中和胃,降逆消痞,于半夏泻心汤中重用甘草(即甘草泻心汤)主之 。
《伤寒论》中关于痞证的论述有五,但归纳起来,只有热宿及寒热错杂痞两大类型。热陷胃中、邪热壅滞者为热病,治宜攻邪为主;胃虚热邪内陷、寒热中阻者为寒热错杂痞,治宜补泄兼施。
太阳病误下后,邪热乘势陷入中焦,使胃气壅滞,遂发热痞。治热痞而用大黄,其因有二:
1.大黄苦寒,气味俱厚,气厚则轻扬宣泄,味厚则重浊泻下。泻心汤中的大黄用法是以麻沸汤(即开水)渍泡绞汁,这样就能专取其气,即可充分利用其轻清宣泄之功,又可远其推墙倒璧之力,因而用治无形热聚气壅的病证,则恰到好处。
2.泻心汤中的芩、连守而不走,但有清热之功,而无开结之力,与大黄相伍,则清热消痞兼而有之,用治热痞,十分合拍。吴又可说:“黄连味苦而性滞,寒而气燥,与大黄均为寒药,大黄走而不守,黄连守而不走,一燥一润,一通一塞 。”这样,相须相济,相辅相成,而痞证可愈。
论中第七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凡恶寒发热同时出现者,为表未解;恶寒而不发热,且有汗出者,为表阳虚。热痞兼表者,乃心下痞,而兼见发热恶寒,头身痛等表证,“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里宜大黄黄连泻心沥。”热痞兼表阳虚者,乃“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治宜泄热消痞、扶阳固表,予附子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证的病机乃由胃虚热聚,水食不化所致 。由于寒热中胜、气机窒塞,则心下痞硬;胃虚食滞不化,则干噫食臭;水气内停,下走肠间,则肠鸣下利。概括言之生姜泻心汤证乃属水饮食滞之痞证,临证时,当以“干噫食臭(上)”、“心下痞硬(中)”、“腹中雷鸣下利 (下) ”为辨证要点。第162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而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旋复代赭汤证的病机乃由胃虚痰阻、胃气上逆所致。 因胃虚痰阻,气机壅滞,故心下痞硬;虚气上逆则噫气不除;由于既无热邪又无食滞,故其噫气而无食臭。临证时,当以“噫气不除(上)”、“心下痞硬”(中)” 为辨证要点。第166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证属寒热错杂的痞证。由于胃虚热陷、寒热中阻、气机壅滞,遂发心下痞满。此外,尚兼呕而肠鸣,甚或下利等胃肠症状 。故方以芩连清泄邪热、姜夏和胄散寒,于是辛开苦降、寒热并进以消痞满;胃因误下而虚,无力驾驭药力,故更配以参、草、大枣补中虚。七味相合,共成泄热和胃、补虚消痞之功。
黄连汤证为伤寒升降失常、上热下寒证。因胃中有邪气阻滞,使得寒热分居上下,阴阳不交。 阴不得升,而独治于下,为下寒腹中痛;阳不得降,而独治于上,为胸中热欲呕吐,故用黄连为主清上热,配以干姜温下寒。然阴阳不交由于胃气之虚,不能运转,故更以参、草、大枣补中虚,半夏降呕逆,桂枝宣通上下阳气。七味配合,共成清上温下、和调阴阳之功。
总之,两个方证的病机虽然都是寒热不调。然上方是寒热痞结于中,以心下痞为主要见证;后者是上热下寒、阴阳不交,热自为热、寒自为寒,以欲呕吐、腹中痛为主要见证。
体质调理——上热下寒体质(转)
奇效良方
处方大黄、当归、芍药、荆芥、麻黄、甘草,各一钱半;白术,三钱半。
功能与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薄荷少许,煎至一钟,去渣,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组成人参(去芦)、黄连、干姜(炮,洗)、黄芩、甘草(炙)各等分。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九。
主治积热喉闭,舌肿口疮。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3钱,水1盏半,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来源《种痘新书》卷十一。
组成桑白皮(蜜炙)、地骨皮、甘草、淡竹叶、灯心、天花粉、连翘,玄参、川连、川贝各等分。
主治麻疹,咳嗽烦渴。
用法水煎服。 来源《千金》卷十五。
组成人参1两,甘草1两,黄芩1两,橘皮1两,栝楼根1两,黄连2两,半夏3两,干姜1两半。
主治卒大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
用法上?咀,以水6升,煮取2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泻心汤专治心下痞满,然以按之不痛为虚,故取半夏泻心汤分解冷热虚痞。缘有唇口干燥,故加楼根、橘皮,以滋虚热燥渴。
生姜泻心汤的临床医案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种体质,是最复杂的一种了,就是上热下寒,身体里寒热错杂。
这种人的身体里面特别矛盾,上半身就跟有一团火一样,下半身就跟冰窟窿一样。
上面老是冒火,口腔溃疡,脸上长痘痘,喉咙经常痛,心里烦得很,这一派热像都集中在上面;
但是再一看下半身,腿脚都是冰凉的,腹部也是凉的,容易拉肚子,宫寒痛经,这一派寒像又集中在身体的下肢。
你说用咱们中医的方法来调吧,怎么都不对。吃点滋阴清热的吧,拉肚子了;如果吃点温热散寒的吧,身体上面上火就更严重了。
所以,这类朋友非常痛苦,说这体质不知道该怎么调了。今天咱们把这个最难调的体质来跟大家分析清楚。
上热下寒的人是这样的,大家自己去对照一下:
上热: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牙龈肿痛,咽喉痛
青春痘反复长
难入眠,容易醒
虚不受补,一吃热的补的就上火
下寒:
双脚常年冰凉
肚脐以下凉
女性会痛经,经量少
心里想吃偏凉的食物,但是吃了很容易拉肚子
舌像最好判别
舌头尖是红的,有些舌边是红色
舌头中下部是白色,有些还有白厚腻苔
大家自己去对,是不是中奖率很高。上热下寒体质在14岁到42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特别多。我来跟大家说说这种体质是怎么形成的。
以女性为例,女子在14岁的时候,体内阳气达到最高峰。这时候体内的心火很旺,肾气也很足,这样子心和肾的阳气相加,导致体内有热。而很多年轻人不懂这个热有多宝贵,只想着要凉爽点,就特喜欢吃寒凉的东西,冰镇西瓜啊,冰淇淋啊,沙拉水果啊等等,总之什么东西越寒,她就越喜欢吃。
这些寒凉的食物就进入到胃里,先把胃里的阳气就扑灭了。
胃里的阳气是非常宝贵的。我一直以来喜欢把人放到大自然中去思考,这个胃阳就好比土壤的温度,如果胃里没阳气,就跟土壤没温度是一样的。
土壤没温度之后,大家去想一下,土里还能长出生命来吗?
所以,这些长期喝冷饮寒凉的小姑娘,伤了胃的阳气之后,身体的生命力就在一点点消耗掉,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气血不足。因为脾胃是气血化生气血,胃里没有能量了怎么去化生气血啊。
胃里没有热能之后,消化食物的能力就开始减退了,很多女孩子还经常想着节食减肥的,这样气血就不能满足供应了。
如果只是气血不足还比较好调,更严重的是会出现上热下寒这种错杂复杂的问题。
那胃阳不足之后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呢?胃火,在中医观念里是属于相火,跟胃火相连的还有肺火和胆火,他们都是相火。这个相火是要下行的,是要把心的热能引到肾水里面去的。
正常情况下是心里面的火要跟肾里面的水相交的,这样火不会太热,水不会太寒。
而现在这个胃火没有了,相火不足了,就没有能力把心火引到肾水里面去了。
心火不能降到水里去了,这样火就在上面烧,水就在身体底下却结冰了。就这样,上热下寒体质开始形成了。
这时候,人往往就非常难受了,就要去找医生来治。但是大部分医生对这种问题是认识不足的,看到你上火就去清火,再是一派寒凉药用下去。大家想想,再用寒凉药的后果是什么? 这样只会更伤胃中阳气啊,仅存的阳气都可能被浇灭。
这样的治疗方式只会适得其反,只会让身体越来越糟。
身体上面越来越热,身体下面越来越寒,这种体质要调整过来其实不太容易,赤脚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组调理方法。
一、上热下寒体质调理
1、先来说泡脚的调理方法。
上热下寒泡脚方:黄连5g,黄芩8g,干姜10g,法半夏10,肉桂5g,艾叶8,炙甘草5g。
这个泡脚方是借了张仲景先生的经方智慧,我来把方子思路跟大家拆解一下。
既然是上热下寒,那么在调理思路上一定要寒热并用,将上面的热引下来,同时把下面的寒散出去。
(1)、第一梯队,用半夏来把寒热分出来。很多朋友很好奇,为什么身体里的寒和热不能中和呢?一杯冷水倒进一杯开水里面就成了不寒不热的温水,这寒和热是可以中和的,为什么就不行呢?实际上,因为身体里的气机没有形成对流,热在上寒在下,中间没有形成漩涡,所以寒热不能对流。而半夏这个药能消痞,它穿破力量强,能够把寒热错杂的痞结分出来,而且半夏本身是降的,可以把心火往下降。
(2)、第二梯队,用黄芩+黄连来清热。用黄连来清心胃之火,并且苦味的黄连作用力也是降的,可以沿着心胃肾这一条路把火降下来。
然后再配上黄芩,黄芩主要作用在在胆和肺,从右路将相火降下来。这样将上面的火从两条通道一起往下降,最终目的就是要降到底下的水里面去。
(3)、第三梯队,用肉桂+干姜来温阳散寒。肉桂是温热的,能引火归元,作用在肚脐偏下的位置,在这个地方将引下来的火继续往下引,引到肾水中去。干姜大辛大热,辛味宣散,从左路把气机宣发出去,形成一个圆。同时干姜大热,用来驱除下面的寒气,再配合艾叶温经散寒,艾叶可以温散十二经的寒气,提升散寒的效果。
(4)、第四梯队就是这个甘草,用来调和寒热,让方子里这些药物的气机都能很好运转起来。
这个泡脚方的用方思路基本上是来自张仲景先生的经方思路。
2、接下来,我们看下运用中药汤剂怎么来调这种上热下寒体质。
在用方上,伤寒论的《甘草泻心汤》最为对证。
法半夏9g,黄芩6g,干姜6g,人参6g,黄连3g,大枣4枚,炙甘草9g。
好,咱们来分析下张仲景先生的这张方子。
咱们在分析上热下寒这个体质的时候火了,主要问题是胃里没有能量了。
(1)、第一步要去建中,把脾胃之土建立起来。用什么来建呢?张仲景用的是人参+大枣+炙甘草。
张仲景那时候的人参并不是咱们现在这个东北人参,而是党参。所以这个方子里的人参大家看实际情况吧,如果脾胃气虚比较严重可以用人参的,如果脾胃气虚不严重改为党参遵从医圣原方精神不要动它。
人参配上红枣,就可以把中焦稳固住了。
(2)、第二梯队是用半夏来消除胃里的痞结。我们很多朋友知道半夏是化痰的,实际上半夏还擅长消痞。什么叫痞呢?就是痞块硬块。因为胃里寒热交错,这些寒啊热啊就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那咱们现在要来解决寒热的问题,就要把这些病理产物分开,半夏非常擅长消除这些痞块。
(3)、第三梯队,就是寒热并用。用黄连黄芩把心里的热,肺里的热,胃的热清掉一部分,然后引相火下行,用大辛大热干姜来散中下焦的寒气。
所以呢,张仲景之所以称为医圣自然是最高明的。方子有攻有守,寒热并用,针对咱们讲的上热下寒这种体质自然是最适合不过的一张方。
其实呢,经方的这些方子,我们现代人都不太会用,就只简单认为这个方子治什么病,调什么体质这样。
经方里100多个方子,整本书都没出现一个病,如果说治病的话,伤寒论只讲了6个病,分别是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这6个。
我们现代人学中医大多数读不透伤寒论,都知道这里面方子都很经典,但是不会用。实际上,如果咱们把这100多个方子都搞明白了,90%以上的病都会治。但是很可惜,我们现代人智慧不够,对经方里面的东西研究不透。
就拿这首甘草泻心汤为例,原文也没说它治什么病,只列了几个症状,就说用甘草泻心汤。我们现代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揣摩医圣的意思,实际上,甘草泻心汤可以治疗很多种病症。
比如胃炎,肠炎,胃溃疡,胃粘膜受损,口腔溃疡等等,都是可以用这个方子的。
咱们现代治病的思路实际上是乱了的,而且越来越乱。我们现代分了很多很多的病名,我们就追着这些病名跑,结果一个病就去研究哪个方子最好,研究来研究去,最终发现都解决不了。而伤寒论的治病思路就是化繁为简,把病只分成这么6种,所有的病不管你叫什么病名都逃不出这6经框架,最终都能给你治好。
所以,大家可以去看,我在跟大家分享方子的时候,优先选用的都是经方。自己拟的方也都是根据经方思维来的,大家用起来效果好,道理在这。
泻心汤在伤寒论里面共有三张方,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其中半夏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差不多,只是在甘草的用量上有点变化,其他都一样。这里大家不用去分这么细,把他们当成一个就行。另外一个生姜泻心汤,是在甘草泻心汤的基础上,加了生姜12g。
生姜泻心汤:
法半夏9g,黄芩6g,干姜6g,人参6g,黄连3g,大枣4枚,炙甘草9g,生姜12g。
生姜主要是用来和胃止呕,用来散水气。所以,如果是平素胃不好,吃了药容易反胃呕吐,或者胃里水气较多的人,就用这个生姜泻心汤来服用。
一般而言,上热下寒的人,用上张仲景的泻心汤,同时配合给大家的《上热下寒》泡脚方,这样的体质慢慢就会得到改善了。
看到公众号“赤脚说”,觉得挺好,以上摘自“赤脚说”。
泻心汤药方介绍?
1.胃脘痛:杨某,女,17岁,始见胃脘疼痛,继则呕腐吐酸,发作无常,已4年余。今春以来,胃不受纳,进食即吐,面色苍白,神倦腰痛,四肢痠楚,舌苔薄白而滑,右脉强,左脉沉细。诊断为肝胃不和,治以本方和胃降逆。
2.胃下垂:某女,消瘦,胃下垂,喜饮酒,不断嗳气,予生姜泻心汤5剂,嗳气消失。
3.胃扩张:某人,年约40余。宿嗜酒,初则晨起吐清水,嗳气显之,继则胃中有振水声,肠鸣下利,偶食不消化物或荤腻,则下利频繁,致消瘦无力,诸治无效。某医院诊断为胃扩张、肠弛缓。脉滑数,苔反腻,心下痞硬。乃用生姜泻心汤,连服10剂而愈。
4.慢性胃炎:胡某某,男。患慢性胃炎,自觉心下有膨闷感,经年累月,饱食后嗳生食气,腹中常有走注之雷鸣声,形体瘦削,面少光泽。符合仲景生姜泻心汤证。疏方:生姜12g,炙甘草9g,党参9g,干姜3g,黄芩9g,黄连3g(忌用大量),半夏9g大枣4枚(擘),以水8钟,煎至4钟,去滓再煎,取2钟,分2次温服。1周后所有症状基本消失,唯食欲不振,投以加味六君子汤,胃纳见佳。
泻心汤,著名重要方剂。由大黄10克、黄连、黄芩各5克,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50毫升而成。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金匮要略》
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或溼热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绪;溼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药理作用
①抗缺氧作用《四川中医》***1988;8:5***:实验表明,本方水醇法提取液对常压下异丙肾上腺素、亚硝酸钠和***等引起的急性缺氧现象,有明显对抗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降低脑耗氧量、提高脑对缺氧的耐受力以及减小整体细胞耗氧量有关。
②抗凝血作用《中成药研究》***1988;6:24***:据实验,本方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凝血作用。认为可用于某些血管梗塞性疾病。
各家论述
1.《金鉴》:心气“不足”二字,当是“有余”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必是传写之讹。心气有余,热盛也,热盛而伤阳络,迫血妄行,为吐、为衄。故以大黄、黄连、黄芩大苦大寒直泻三焦之热,热去而吐自止矣。
2.《金匮要略浅注》: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咳嗽虚劳之根。
3.《金匮要略今释》:黄连、黄芩治心气不安,即抑制心脏之过度张缩,且平上半身之充血也。大黄亢进肠蠕动,引起下腹部之充血,以诱导方法,协芩、连平上部充血也。
4. 方中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大黄泻下焦火。三焦实火大便实者,诚为允当。由于三黄之性苦寒,苦能燥溼,寒能清热,故对溼热内蕴而发的黄疸,也能主治。
附注大黄黄连泻心汤***《活人书》卷十四***、三黄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三黄泻心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临床医案
1.吐血:史,五十岁。酒客大吐狂血成盆,六脉洪数,面赤,三阳实火为病。与大黄六钱,黄连五钱、黄芩五钱。泻心汤一帖而止,二帖脉平,后七日又发,脉如故,又二帖。
2.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呕血、便血范畴,是临床常见而多发的血证之一。我们从1981年7月-1982年7月,以泻心汤为主,治疗该病60例,取得满意效果。60例中,男50例,女10例。平素有烟、酒嗜好者36例,嗜食辛辣者9例,占60%左右。经胃和十二指肠检查而确诊者37例,经胃肠钡餐X线检查而确诊者17例,未确诊者6例。大便潜血试验***+++***43例,***++***17例;有呕血症状者29例。呕血量在100毫升以下者2例,200-300毫升13例,400-500毫升8例,600毫升以上者5例。经本方治疗后。痊愈者50例***呕血、便血消失,大便潜血试验连续两三次阴性***;好转9例***呕血止,大便潜血试验***+***;自动出院而中止治疗者1例。
3.天行赤眼:张某,男,32岁。三天来两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严重,且见水肿,眼眵多,口乾,大便干结,舌赤苔黄燥,脉数。诊断为:急性结膜炎,证属邪火上扰,治以清心降火。用泻心汤加玄明粉,服六剂。眼睑红肿消退,大便通畅而愈。
泻心汤的各种方源
奇效良方
处方大黄、当归、芍药、荆芥、麻黄、甘草,各一钱半;白术,三钱半。
功能与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薄荷少许,煎至一钟,去渣,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魏氏家藏方
组成人参***去芦***、黄连、干姜***炮,洗***、黄芩、甘草***炙***各等分。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九。
主治积热喉闭,舌肿口疮。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3钱,水1盏半,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种痘新书
来源《种痘新书》卷十一。
组成桑白皮***蜜炙***、地骨皮、甘草、淡竹叶、灯心、天花粉、连翘,玄参、川连、川贝各等分。
主治麻疹,咳嗽烦渴。
用法水煎服。
千金
来源《千金》卷十五。
组成人参1两,甘草1两,黄芩1两,橘皮1两,栝楼根1两,黄连2两,半夏3两,干姜1两半。
主治卒大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
用法上?咀,以水6升,煮取2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泻心汤专治心下痞满,然以按之不痛为虚,故取半夏泻心汤分解冷热虚痞。缘有唇口干燥,故加楼根、橘皮,以滋虚热燥渴。
好了,今天关于“生姜泻心汤”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生姜泻心汤”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本文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下方qq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