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被家长骂后突然双眼紧闭、倒在地上,以后经常反复发作,多次就诊神经科排除癫痫;一名男孩打针时紧张、走不动路,但也检查不出双腿有什么问题;一个班上集体“食物中毒”但只查处1、2名学生确实有食物中毒证据;夏天操场上做操,学生们接二连三直至全班集体”中暑“这些不少看似躯体疾病发作的现象,但并不符合真实躯体疾病的特点,实际是心理因素所致,被称为癔症,目前专业术语在国际上又称分离(转换)性障碍。
儿童癔症的发生往往与本人不良的性格和家庭环境因素有关,委屈、紧张、生气、突然的不幸事件、不良的心理暗示等均可导致发作。首次发作的诱因明显,而以后的发作则不一定有明显的诱因,可能是在别人谈论其发作或本人回忆发作体验的暗示效应下发作。由于儿童的暗示性较强,所以也会出现集体性发作,例如曾经某小学低年级的一个班中有一个孩子因吃不洁食物后在课堂上突然腹痛,受到老师的关心并送到办公室休息,结果接二连三地班上十几名同学都出现了类似症状。
癔症发作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总的来看可分为躯体功能障碍和精神症状两大类。躯体功能障碍可以有:抽搐,但与癫痫可以鉴别,如发作中不会咬破舌、摔伤、没有大小便失禁、无缺氧表现、面色正常等;“瘫痪”(以双下肢同时瘫痪多见,但发生突然、没有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好转也迅速)、失明、失音、失聪等等。这些躯体障碍均可找到精神原因,患儿对这些躯体障碍的态度并不急切,经暗示治疗可很快好转。
精神症状可以有情感爆发,表现为嚎啕大哭,哭时肢体乱动,或忽而大哭忽而大笑,动作和表情夸张等,也有儿童的在精神因素诱发下突然晕倒。
虽然癔症的表现很多,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没有实质性的病变,症状不能用躯体疾病解释;症状变化迅速,富有戏剧性;自我中心,平日的性格如此,发作时也希望引人注意,带有夸大和表演色彩;暗示性强,受暗示发作、症状加重,并受暗示而好转。
由于儿童的暗示性强,生活在集体中,有时会出现集体性癔病发作。
对癔症的诊断需格外小心,由专业医生进行,一经明确诊断,治疗并不困难,主要为心理治疗,其要点是平日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消除诱发因素,如避免紧张、恐吓,多关心孩子而不是在孩子发病是才去关心孩子;在发作时采用暗示治疗,家长不要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焦急、过多关注。对于症状严重持续、或发作时过于兴奋的孩子可给予少量的镇静剂、或精神类药物治疗。
本文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下方qq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