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上颌骨切牙窝上方,与鼻肌基底部的肌纤维相邻,附着于下外侧软骨内侧脚、膜性鼻中隔,少部分肌纤维顺下外侧软骨两内侧脚向前移,分布于下外侧软骨穹隆处。少许起自上颌骨前鼻嵴和口轮匝肌的肌纤维也参与此肌束的形成。这与Rohrich等认为降鼻中隔肌多数起源于内侧脚踏板和此处的口轮匝肌融合,以及该肌肉的三类分型研究结果不一致。与Daniel等提出的降鼻中隔肌源自口轮匝肌是口外自上而下解剖入路造成的误解的论点相同。
降鼻中隔肌收缩可使鼻中隔膜部下降,扩大鼻孔,鼻尖下移。做笑的表情时,随着口轮匝肌的协同作用,携带鼻中隔降肌下拉鼻尖,还可改变通气方向。此外,对美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当它收缩时会缩小鼻小柱-上唇夹角,故在长鼻短缩手术时,应将该肌肉做适当处理,否则易引起长鼻畸形的复发。释放该肌张力不仅仅可减少鼻尖下拉的力量,也会使上唇出现轻微的下垂。我们需熟知该特性,对患者进行术前告知:在手术改善“露龈笑”程度与上唇可能出现下垂结果之间进行选择。
本文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下方qq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