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Ⅰ偏低

胃蛋白酶原Ⅰ能够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泌功能,通常情况下发生于胃黏膜病变引起的胃黏膜吸收障碍,多见于胃炎、功能性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等。出现胃蛋白酶原Ⅰ偏低应及时完善检查,进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1、胃炎:胃黏膜损伤导致胃黏膜吸收障碍,会出现胃酸分泌不足,继而出现胃黏

胃蛋白酶原Ⅰ能够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泌功能,通常情况下发生于胃黏膜病变引起的胃黏膜吸收障碍,多见于胃炎、功能性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等。出现胃蛋白酶原Ⅰ偏低应及时完善检查,进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胃炎:胃黏膜损伤导致胃黏膜吸收障碍,会出现胃酸分泌不足,继而出现胃黏膜萎缩,可能会出现胃蛋白酶原Ⅰ偏低。这种情况建议在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尽量少吃多餐,适当运动,避免熬夜劳累,如果出现胃胀、嗳气不适、反酸、烧心等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抑酸护胃药物治疗,比如奥美拉唑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
2、功能性胃病:功能性胃病患者出现胀气、反酸多和饮食不当,引起胃黏膜损伤,也会导致胃蛋白酶原Ⅰ偏低,可以通过改善饮食、适当运动逐渐恢复;
3、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刺激胃肠,引起胃胀、胃疼,胃黏膜损伤后会导致胃蛋白酶原Ⅰ偏低,复查碳13吹气试验可明确诊断。感染幽门螺杆菌后需要采取四联疗法,即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加一种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铋剂包括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呋喃唑酮及四环素等;
4、胃癌:如果患者出现上腹疼痛、消瘦、食欲不振、呕血、黑便、吞咽困难等症状,考虑是胃癌引起的胃蛋白酶原Ⅰ偏低,与患者平时的饮食规律有关,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平时注意饮食健康,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进行手术,如胃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切除肿瘤后可采用静脉化疗、淋巴靶向化疗等辅助化疗方式。

本文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下方qq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15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28413864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