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发现特殊结构端粒的人是谁?

布莱克本在1978年首先发现染色体末端一种特殊结构“端粒”的独特特征;1982年,她与别人合作发现端粒作用在于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1984年,她与研究生格雷德共同发现端粒酶。一系列发现揭示了端粒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加深了对长寿和癌症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个发现特殊结构端粒的人是美国医学教授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端粒酶的作

布莱克本在1978年首先发现染色体末端一种特殊结构“端粒”的独特特征;1982年,她与别人合作发现端粒作用在于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1984年,她与研究生格雷德共同发现端粒酶。一系列发现揭示了端粒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加深了对长寿和癌症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个发现特殊结构端粒的人是美国医学教授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端粒酶是细胞中延长因DNA复制而缩短的端粒的酶。端粒酶可以把DNA复制的缺陷填补起来,即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

最直接就是 延 缓 衰老 。 全球唯 一激活端粒 酶、保护端粒制 品可以 有 效 防 治 疾病、 延长寿 命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是DNA与相关蛋白质的复合体。端粒DNA由许多短的富含鸟嘌呤(G)的重复序列串联而成,可长达10kb以上。人的端粒重复序列为TTAGGG,长达15kb。真核细胞染色体端粒DNA富含G链,较富含胞嘧啶(C)链超出12~16个核苷酸,形成3′末端突出单链结构。端粒蛋白质往往与末端单链相结合维持DNA高级结构,使其末端不能被核酸酶所识别。人类端粒蛋白的主要成分已被克隆,其具体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 端粒主要有两大生理功能:(1)维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防止染色体被核酸酶降解及染色体间相互融和。(2)防止染色体结构基因在复制时丢失,解决了末端复制的难题。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必须在RNA引物基础上从5′向3′方向延伸,而5′端RNA引物去除后因无引物的存在而不能复制,结果每复制一次染色体末端将丢失一段序列。端粒的存在使每次丢失的仅为端粒的一部分,从而保护了染色体内部的结构基因。另外,有些研究还显示,端粒与核运动有关,可能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重组有重要意义。 端粒的合成主要依靠端粒酶来催化。端粒酶是RNA与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是一种RNA依赖性DNA聚合酶。人类端粒酶RNA成分已被成功克隆,它包括与端粒重复序列互补的11个核苷酸5′-CUAACCCUAAC-3′。四膜虫等几种生物的端粒酶蛋白组分已被克隆,它对维持端粒酶的功能是必须的。端粒酶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端粒的长度。它能利用端粒3′端单链为引物,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添加到染色体末端,从而延长端粒的长度。人的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及T、B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在正常的体细胞中,端粒酶处于失活状态,因此体细胞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逐渐缩短。端粒的长度与有丝分裂次数相关,所以端粒又有细胞的“有丝分裂钟”之称.

端粒稳定染色体末端结构,防止染色体间末端连接;补偿滞后链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后造成的空缺。缺乏端粒酶活性,细胞连续分裂会使端粒越来越短,短到一定程度引起细胞生长停止或调亡。

本文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下方qq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25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28413864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