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如何防暑降温 小暑养生以养心为先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每年7月7日或8日为小暑节气。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民谚有“小暑热,一日热三分”的说法,小暑的到来,也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正开始逼近我们。

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人易发生暑病,常表现为头昏、头痛、汗多、乏力、恶心、呕吐、面红或苍白、口渴、心悸、注意力涣散、体温正常或升高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暑”。中暑是由于酷暑高热,引起阴津亏损;或疲劳过度,睡眠不足,汗出过多等,使人体正气虚弱,不能耐受暑热而发病。

中暑如何应对

遇到身边有中暑的人,一定不要惊慌,要做到下面几点就可以:

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平卧休息,解开或脱去衣服,以利呼吸和散热。

2.可用湿毛巾敷在头部和躯干部。

3.用酒精或凉湿毛巾全身擦浴,再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4.若病人没有恶心呕吐,可令其喝水或饮料。但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5.用风油精、清凉油涂于病人太阳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6.失去知觉者,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

7.若出现痉挛、昏厥、高热等严重情形,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等处进行物理降温。

日常防暑建议

“防” 重于“治”,暑期做好预防中暑工作还是很重要的。如何预防呢?

1.体内水分丢失时要及时补充水分

暑热蒸腾,身体会因流汗而丧失水分,丢失的液体要及时补充,以保证健康,否则伤阴竭液,会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补充水分最好是白开水或淡盐水,每次少饮,多次饮用为佳。

2.摄入含水分高的蔬菜水果,以消暑降温

含水分高的蔬菜、水果有:冬瓜、黄瓜、西红柿、西葫芦、丝瓜、西瓜、葡萄、柚子、猕猴桃、梨、桃,等等。这类果蔬除有清热作用外,多有利尿作用,可以促进体内热量随尿液排出。

3.可以喝些解暑之品,以预防中暑

解暑验方:香薷10g、绿豆30g、酸梅15g、荷叶10g、柠檬汁适量、西瓜翠衣适量,煮水饮用以清解暑热。

4.做好户外防晒工作

尽量避免阳光太足的时候外出,一定要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使用防晒霜、遮阳伞等。

健脾除湿是关键

中医认为“暑多挟湿”又说“湿困脾阳” ,《黄帝内经》中亦有云“湿气通于脾”,意思是说湿邪会影响脾阳的运化功能,而出现脾胃不和的一些症状。因此小暑时节除了防暑降温,还应重视祛湿邪、健脾阳。脾脏调理好了,运化水湿的功能就正常了,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水肿等的症状就消失了。

饮食有节,固护阳气

要注意饮食调节,食不宜过饱。慎食瓜果冷饮,以免伤阳。酒能助湿,肥甘厚腻滞碍脾胃,也能生湿,所以少饮酒,少吃大鱼大肉,暑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温补脾阳,生姜常备

生姜能健脾开胃,温中散寒,每天早上吃三片生姜,能促进阳气升发,使人阳气旺盛,恰好符合“夏养阳”的养生之道。

除湿健脾小验方

藿香10g 生薏米30g 太子参或西洋参10g 石斛10g 竹叶10g,生姜适量,红糖适量,煮水后服用。

穴位按摩,健脾祛湿

1.承山穴――祛湿大穴

方法:按揉承山穴,至有明显酸胀感觉,身上微微发热,使体内湿气随之向外散发。

2.阴陵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通经活络

3.地机穴――渗散脾土水湿

4.足三里――健脾祛湿,强身健体

按揉以上穴位时,拇指可按揉到酸胀,用力宜坚定、均匀。

艾灸祛湿

艾灸,有温经通络、祛寒除湿、行气活血、防病保健等功效,暑季艾灸以下穴位,可以健脾祛湿,温散寒气――关元穴、中脘穴、丰隆穴、解溪穴、足三里穴。

热水泡脚,暑湿可去

很多人喜欢夏天用冷水洗脚,其实,热水泡脚有助于祛除暑湿,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每晚可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

顺应四时夏养心

暑跟湿密切相关,还跟火有脱不了的关系。小暑时节正值盛夏,属火,热之极为火,这也是暑热会在夏季发生的原因。五脏中心属火,因而重视养心保健很必要。中医所说的心,一方面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把营养物质带到全身各个部位;另一方面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所谓“心主神志”,故夏季养心的同时也要养精神。

夏季养心,适当出汗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的过程其实就是体内的阳气蒸腾阴液,使阴液通过毛孔到达肌表的过程,而适当出汗是身体阳气顺畅、津液充足的一个表现,但要注意不可大量出汗,少量出汗有利身体健康;同时通过夏季出汗,可以把人体内的“垃圾”排出去,如果不出汗就容易憋出病来。所以我们尽量少吹空调,平时可以做些有氧运动,有利于养心。

夏季养心要“吃苦”

《黄帝内经》认为“苦入心”,炎热的夏日降心火有助于养心,可适量吃些苦味的食品。苦味食品从中医角度说不一定都是味道苦的,要从性味上看,如芹菜、丝瓜、生菜、荸荠、莲子心、薏米、柠檬、柚子等,都是苦味食品。

平心静气以养心

“心通于夏气”,暑热炎炎,人比较容易烦躁易怒,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嵇康《养生论》中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

快乐养心,睡好宁心

经常笑口常开,能改善情绪,同时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热天睡好觉,胜过西洋参”,睡眠好,心情好,精神振作,精力充沛,有利于心神的调养。

防暑降心火验方

西洋参10g麦冬15g绿豆30g百合30g乌梅10g莲子心10g,生姜适量,红糖适量,煮水服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季养心的方法也正是体现了“养长之道”。“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如果违背了夏季养生之原则,那么其它的一些疾病就会在秋冬季的时候找上门来。

?作者微信公众号:时方医馆(IDTEL?)欢迎您收藏,转发,评论,建议以及支持,谢谢^_^

本文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下方qq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25日
下一篇 2023年10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28413864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