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今天,7月12日,进入出伏,也就是头伏的第一天,此后的40天,为“三伏天”。
“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那么,为了健康,入伏后该如何养生呢?
入伏,健康过夏,“吃一物”
那就是——饺子。
俗话说得好,“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热天吃热食,在中医科学中是十分有道理的。
伏天温度高、湿气重,解暑清热祛湿是保健的重点,在这种天气下,人一般没有精神、胃口不佳,所以养气健脾开胃就显得尤为重要。
饺子味觉丰富、花样颇多, “好吃不过饺子”,自古就被认为是开胃的佳品。
特别是热腾腾的一碗饺子,吃下去发发汗,还有祛病的作用。
饺子皮是白面主食,饺子馅是肉类蔬菜的组合,一碗简单的饺子,却完整地构成了我们每日所需的膳食金字塔,营养丰富,可以很好地补充伏天消耗的体力、精神。
入伏,健康过夏,饮二水
1、茶水
多喝热茶,不仅可以解暑消渴,还能够促进排汗散热。
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入伏后,天气炎热,此时,人体十分容易上火。
用一些清热解暑的小植物,搭配泡茶饮,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白鼓丁菊花茶,泡水喝,可下火、消炎,改善口干苦,咽喉不适等。
白鼓丁,有着“天然下火草”之称,又是中药界清热解毒的“八大金刚之一”。
白鼓丁入肝、胃二经,擅长清肝热,降胃火。凡是肝火引起的口苦、口干、口臭、咽喉疼痛等,皆有效。
菊花,是清热解毒、下火的好帮手,可快速降火,与白鼓丁搭配,清热解毒效果加倍。
金银花,可疏热散邪、清解血毒,经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桂花,性质温和,拥有独特的花香,可舒缓情绪,消除沮丧、缓和压力,帮助身体对抗“夏乏”。
这几种搭配在一起,在入伏后,泡上一杯,清热解暑,去火消炎,大有益处。
2、汤水
三伏天,很多人,口淡乏味,食欲不振,需要健脾、开胃。
此时,喝点热汤,可以健脾、开胃、促排毒!
冬瓜瘦肉汤
材料:冬瓜半斤,瘦肉2两,姜,葱,食用油,盐
做法:
1、将冬瓜洗净,切成丝。瘦肉中加入适量生粉和盐,搅拌均匀。姜切丝,葱切小段。
2、锅里下一勺油烧热,下入冬瓜,翻炒出味。
3、将冬瓜炒软后,倒入适量水,烧开。
4、水烧开后,下入瘦肉和姜片,用筷子将瘦肉划开。
5、下入瘦肉后再煮4-5分钟,加入适量盐调味,将汤盛出,撒上葱花即可。
入伏,健康过夏,做三事
第一事:养护心脏
夏养心,入伏后没,一定要注意养护心脏健康。
1、睡午觉
午休时刻,小睡一会,补一份午觉,有益心脏健康。
现代研究表明,午睡半小时者,比不睡者,冠心病死亡率少30%。
午睡15-30分钟,可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梗的发病机会。
2、食清淡
饮食上要保持清淡,平抑心火,补益心气,同时也要调养肝、脾等,以低盐、低脂、多维生素、清淡的食物为主。
第二事:保护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而夏季炎热,脾胃虚弱,容易出现食欲下降、失眠烦躁等表现。
“长夏养脾”,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同时避免脾湿加重。
所以,入伏后,要注意保护脾胃。
1、不贪凉
入伏后,天气炎热,很多人会容易“贪凉”。
此时,十分容易发生腹泻、腹痛等胃肠疾病。
所以,为了健康,一定要注意,切莫贪凉,保护常肠胃。
2、保证睡眠
脾胃不和则寝不安。
脾胃功能不好,往往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睡眠质量。
养好脾胃,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第三事:祛湿排毒
伏天,湿热重,容易导致脸部出油、长痘、齿痕舌、便溏等,危害健康。
所以,入伏后,一定要注意祛湿排毒。
1、不湿发入睡
炎热的夏季,每天都要冲冲澡,但是,要注意,头发干后再入睡。
一旦湿发入睡,容易导致湿气入体,导致整个人提不起精神。
此外,湿着头发睡觉,还会引起头屑增多,枕头潮湿有细菌等问题。
所以,睡前一定要将头发吹干。
2、揉阴陵泉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是人体的排湿大穴。
经常按揉,可排渗脾湿,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快速驱除体内的脾湿。
稍微用些力点按此穴,再开始揉按,按摩5-10分钟左右。
或者,拇指指端放于此穴,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至局部有酸胀感。
本文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下方qq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