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是我们饭桌上的主角之一,饭前一碗汤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汤有很多种,有蔬菜汤、骨头汤、药材汤、鸡汤、羊肉汤……
不同的季节喝不同的汤,不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独特的汤。煲出有营养又不失美味的汤是需要技巧的。
最近有超粉在问:煲汤有哪些技巧?
答案抢先看:超哥告诉你,煲汤的技巧在于控制时间。
含蔬菜的汤煮制时间不宜太长,荤类汤煮制时间最好在2小时左右。
【煲含蔬菜的汤】
我们日常每日都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而蔬菜是我们摄入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维生素C是极不稳定的,易受到热、光和氧的影响而被破坏。所以,蔬菜是不适宜长时间或者高温煮制,这会使维生素C大量损失,其它维生素也会有所损失。此外,蔬菜特别是绿叶菜中的硝酸盐含量较高,保存时间过久或经过长时间煲煮后会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对人身体有害[1]。所以,煲含蔬菜的汤的时候,时间不需要太长。
从感官上来说,长时间煮制后的蔬菜会变软,颜色会变暗,绿叶蔬菜会变黄变褐。不管是视觉上还是滋味,都是有所下降的。
煲纯蔬菜汤的时候,要控制时间不要太长,蔬菜刚好熟就好,喝汤的时候菜和汤都要吃,因为有部分维生素是水溶性的,容易溶于汤中。若煲的汤同时含蔬菜和肉,那就先放肉进锅煮制,待汤差不多煮好的时候,再加入蔬菜。
【煲荤汤】
说起煲汤,大家首先想起来的应该就是鸡汤和猪骨汤了吧。我们刚刚讲完了含蔬菜的汤其煮制技巧,那么接下来就讲讲荤类汤的煮制技巧。
荤汤的煮制最大的误区就是“煮的时间越长越好”。
荤汤的煮制,最适宜是2小时左右。陆嵘辉[2]用排骨、老母鸡、猪蹄 3 种食材煲汤,通过对以上3种汤的蛋白质、脂肪、固形物含量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3种食材煮制的汤在烹饪2小时左右基本可达到较高的营养价值。煲荤汤超过2小时后,其营养素含量增加的很少,而用电或煤气会持续增加,得小于失。在感官上说,肉煮制过长,其口感会下降,没有肉原来的韧。
此外,从陆嵘辉[2]的试验数据来看,3种食材煲汤中的营养素含量实在是微乎其微,与每天摄入的食物比较,完全可以忽略不计[2]。所以,只喝汤不吃肉,营养素的摄入还是很少的,荤汤的大部分营养还是在肉里。荤汤要连肉都一起吃,这才能达到最大的价值。
【总结】
超哥告诉你,煲汤的技巧在于控制时间。
含蔬菜的汤煮制时间不宜太长,荤类汤煮制时间最好在2小时左右。含蔬菜的汤,煮制是先放肉,煮制至差不多好的时候,再加入蔬菜。荤汤的大部分营养还是在肉里,所以,荤汤不仅要喝汤,肉也要吃,这才能获得最大的价值。
欢迎超粉们在留言区留下您的疑问。关注食品营养,关注“超哥话食”。
参考文献
[1]绿叶菜不适合做汤[J].中国粮食经济,2013(12):70.
[2]陆嵘辉.煲汤时间的长短与营养价值的探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09):77-78.
作者:梁晓文 赵力超
好的食材是好汤的基础。所以要买好的肉。大家肯定会认为刚宰的肉最好。其实不然,刚宰的畜肉尚处在僵直过程。肌肉纤维粗硬,结缔组织尚未疏松,肌凝蛋白尚未凝结和析出,肌浆的液体如氨基酸等不易流出,故煮成的肉汤混浊,有不愉快气味,味道不鲜美。所以宰杀后的肉必须等一段时间,让其完成成熟过程后再食。若牲畜在宰杀前很疲劳,则肌肉糖元减少,成熟过程延长。存放肉处的温度越高,成熟越快。第一、四季度成熟的时间大概为2-3天,第二、三季度成熟的时间大概为1-2天。鲜美的味道主要由氨基酸产生,刚宰杀的畜肉,其肉中的氨基酸不易析出,故不鲜美。
新鲜猪肉的肉皮白净,脂肪厚,分布均匀,肉汁透明,呈白色,肉呈淡红色,肉与皮均有光泽,用手摸外表微干或湿润,不黏手,肉质紧密,用手指压猪肉感到质地坚实,富有弹性,手指压后凹陷立即回复。
新鲜的冻羊肉色彩鲜亮,应该呈现鲜红色。冻得颜色发白的羊肉,一般已经超过了3个月,风味也很差了。而那些反复解冻的羊肉,也很不新鲜,往往呈现暗红色。另外,羊肉是肥瘦相间的,其脂肪部分应该洁白细腻,如果变黄,就说明已经冻了太长时间,甚至可能超过一年。新鲜羊肉摸上去有点黏,能轻易粘住小纸条。打过水或不新鲜的就不会有这种黏手的感觉。另外,新鲜羊肉肌肉结构坚实而有弹性,切成较厚的片后也能立起来,不新鲜的就软塌塌地“站不住”了。
新鲜牛肉:新鲜肉——肌肉呈均匀的红色,具有光泽,脂肪洁白色或呈乳黄色。次鲜肉——肌肉色泽稍转暗,切面尚有光泽,但脂肪无光泽。变质肉——肌肉色泽呈暗红,无光泽,脂肪发暗直至呈绿色。
气味鉴别:新鲜肉——具有鲜牛肉的特有正常气味。次鲜肉——稍有氨味或酸味。变质肉——有腐臭味。
黏度鉴别:新鲜肉——表面微干或有风干膜,触摸时不粘手。次鲜肉——表面干燥或粘手,新的切面湿润。变质肉——表面极度干燥或发粘,新切面也粘手。
弹性鉴别:新鲜肉——指压后的凹陷能立即恢复。次鲜肉——指压后的凹陷恢复较慢,并且不能完全恢复。变质肉——指压后的凹陷不能恢复,并且留有明显的痕迹。
肉汤鉴别:良质冻牛肉(解冻肉)——肉汤汁透明澄清,脂肪团聚浮于表面,具有一定的香味。次质冻牛肉(解冻后)——汤汁稍有混浊,脂肪呈小滴浮于表面,香味鲜味较差。变质冻牛肉(解冻后)——肉汤混浊,有黄色或白色絮状物,浮于表面的脂肪极少,有异味。
肉选好了,切肉,肉块较大里面的营养素不易析出,所以想喝汤的人可以将肉块稍切小一点。喜欢吃肉的那就大块肉好了,有感觉。
肉是“血肉有情之品”,血在肉里面不去掉的话,一、会影响口感,二、会让汤里有一股很重的腥臭味,三、血沫子浮在汤上面,让人看完后瞬间没了食欲,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去血沫子,也就是“焯肉”。
焯肉是建议用冷水开始烧开后再煮3-5分钟即可。为什么不用开水呢?因为肉放入开水,肉表层的蛋白质迅速变性凝固,影响里面的血沫子的析出。当然,同时析出的营养素也会更多。上回讲到了炖那么长时间,营养素也就出来那么点,为了三、五分钟丢失的极其微量的东西,留下那么的血沫子,得不偿失。
有网友做过实验,分别用开水、凉水、温水焯肉,最终的结果就是凉水焯肉后肉质更好,汤味道也更好。
食材处理完了就该炖肉了。先将焯完的肉晾凉,入砂锅中,放上凉水开始炖,先大火,等水沸后改用小火慢炖。那是因为,如果一直开大火,肌纤维会变硬,里面的营养素不易析出,影响汤的味道。且肉里面的一些芳香物质会快速蒸发,导致汤的香味减少。
生姜是去肉腥味的重要调料。生姜不要一开始就放进去,因为在熬制的过程中,肉里面析出的蛋白质会影响姜去腥的效果。应该在炖一段时间后,等蛋白质完全凝固后再放姜,这个可能没法拿捏,笔者给大家一个小技巧:蛋白质凝固后汤的味道会开始变化,不再是水味了,这个时候放姜再煮上一会即可。
盐:盐一般建议后放,因为放盐后,汤里面的盐浓度较高,肉里面的水就会被拉出来,导致肉质紧密,影响口感(其实类似于炒肉时候的“肉柴”,明天就写炒肉时保水的方法)。
有了上面几个步骤的基础,其余的就加上自己的一些喜好,一锅美味的肉汤就出来了。
上面说的都是汤的问题,如果喜欢吃肉不喜欢喝汤的,那就采取相反的方式即可。
当然,如果在汤里面加上中药材要起到药膳的作用,这时汤的作用就要比肉更大了(药膳的东西以后会写)。
最后提醒一点:因为汤的营养终究还是少,不可多喝。
本文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下方qq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