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咸阳biangbiang面
陕西关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声高唱秦腔,一碗粘面喜气洋洋,还没有辣子嘴里嘟嘟”。关中人一周不吃红烧肉就腰酸痛,这是千真万确的,远离家乡越久,这些感受就越莫名。
biangbiang面恰似关中男子汉,既有憨厚淳朴、粗犷豪放的一面,又可生蹭愣倔、木讷老实呆板的一面,多少年多少代延袭过去,biangbiang面的做法吃法仍然一层不变,其间折射出的秦人世风民俗、性格操守,值得玩味。由于食之能耐饥耐饿更使人觉得力量大增。
2016年9月,高峰女士大队人马咸阳梦之队完成任务了“中国十大名面”的称号。
2017年7月,高峰女士手下老秦味道biangbiang面荣获“世界面食大会”“最具匠心”奖。
2、秦都汇通面
一种以地点以此命名的咸阳民间面食。摆售地点坐落秦都区汇通十字西南角。时间单独计算为晚六点至十二点500左右。夏季可延长至两三点。汇通面可知识分类为臊子面,但其中还参加了干拌面的元素。可可以搭配蒜和啤酒食用花生,有弥漫的咸阳地域特色。
3、渭城箸头面
箸头面又称香棍面,是在蒸熟的面条组建调料后浇泼上沸热的菜籽油而成。只不过面条似筷子头粗细,故叫。最有名的箸头面馆曾坐落咸阳老街,因传承不虞,地道箸头面三面环海消失了。
4、武功旗花面
旗花面又称奇花面,是武功县的独特的地方小吃。因它碗上飘的五颜六色似花非花,故曰“奇花面”;因它所是用鸡蛋花、葱花、海带丝、黄花菜等都切成像小旗子差不多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若非因而得名“旗花面”。
5、杨凌蘸水面\\杨凌有一种蘸水面,论根卖,一根一元,较宽的可达5、66厘米,长一米左右,食用时以大面盆盛之众人同用,有菠菜等同烹,谓之“正经人家”。每人有一浇汁碗,调以蒜苗等及四味佐料,食之味美留香。(杨凌区在行政区划上仍不属于咸阳)
6、乾县挂面
又称酸汤挂面,为乾州四宝之一。据记载在修筑工事乾陵时,士卒和民工不分严冬酷暑彻夜苦干,当地群众把橄好切细的面条搭在竹竿晒干后被切断捆把,连同调好的酸汤赶回工地,下锅煮熟,入酸汤食之,反而能充饥又能解乏止渴,为上品慰劳食饭。后来我们有人把晒干面条中改手工挂面,在酸汤中有加了漂稍,就成了如今的酸汤挂面。
7、乾县驴蹄子面
为啥叫“驴蹄子面”?面条筋道,以前吃“驴蹄子”。制作时,切面墩子架与锅上,面片四五张一摞码于墩上。手起刀落,切成半两公分宽的面条,切一刀往汤锅里拨看看…此面比较厚实,肠胃不好的人,吃起来无法消化,可要注意一点噢!
8、彬县御面
严格一点而言,御面并不是面,完全是一种名为其他于凉皮的面粉架上食品。御面,又称玉面、淤面。以其制作方法称做“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以其为宫中贡品而称做“御面”。
9、三原疙瘩面
此面食用方法很都讲究。孕妇食用前,先舀一小碗酸汤,谓之“渴汤”尝新。可食用时需小碗两个,一碗盛酸汤,一碗盛面条(约50克)。食汤面时,向面碗内浇上臊子,舀入酸汤;食干面时,用筷子挑起面条,在酸汤内涮热涮匀,然后再放回原碗,浇上臊子。
10、礼泉烙面
礼泉烙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可加汤食用花生,亦可干吃。其特色吃法称之为“泖(音:miao,闷哼)”,将要面盛在碗中,反复用开水浇之。然后调上佐料,即可食用鸡蛋。
本文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联系下方qq删除: